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 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零件造型和特征相关技术(7)

    6.2-4“过渡”方式可控参数

  这里有一个意外的操作规则。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并列于定半径和变半径圆角功能的第三个功 能,而是紧接着定半径功能使用后,处理拐角处的功能。按常规,三个选项卡应是三个功能,而 Inventor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不是符合常规习惯。目前的规则是,可以在一次调用圆角特征中,既创建定半径圆角,也创建了变半径圆角;但不能同时使用这个“过渡”。要使用过渡功能,必要的前提条件是:

◆已经有了“一个”圆角特征。

◆这个圆角特征是“定半径”圆角修整

◆这个圆角特征是在“一次”操作中,选定了“三条以上的边”所做的一个圆角特征。
   使用过程实例:
      

   打开3-039.IPT,启用“圆角”功能。选定一个边,并输入圆角半径2;之后点击“单击以添加”, 选定另一个边,并输入圆角半径 3;再点击“单击以添加”,选定端的边,并输入圆角半径 10。这样就造成了过渡方式可能被使用的基础。

   切换到“过渡”选项卡,可见三个棱边已经列出。参见图 3-69 右上。首先要选定这三个边的公共端点;然后输入各个棱边的圆角的过渡距离,“确定”完成。 参见图3-69右下。

   这个“过渡”距离参数,是确定自所选“顶点”到相关圆角的开始处的距离。具体的实例参见3-039a.IDW,因此可以调整三个圆角的交界处的形状。

     6.2-5 <<按钮:
   按下这个按钮,将展开详细参数的部分界面。参见图3-70。其中各个参数解释如下:
      

◆沿尖锐边圆滑:

  设置圆角创建中引起相邻表面延伸变形时的对策。有效则保持等半径,为此可能需要延伸相邻 的面(图3-71左);无效则改变圆角半径,确保持相邻面不延伸(图3-71右)。这实际上已经是变半径圆角连接了,对于一般的制造工艺,难以完成。参见3-040.IPT。

◆在可能的位置使用球面连接

  参见图3-72或者3-041.IPT。左图是使用了球面连接,而右图是不使用球面连接的结果。
    

◆自动链选边

  若有效,则选择一条边准备建立圆角时,将自动选择上所有与这条边相切的其他边;若无效,

只选择指定的边。

◆保留所有特征:
   当这个开关有效,所有与圆角相交的特征都将被选中,并且在圆角操作中将计算它们的交线,并保留这些特征与圆角之间的结果关系。

 否则(默认状态)在圆角操作中只计算参与操作的边,而不去处理与圆角可能相交的这些特征。

         

  参见3-042.IPT,参见图3-73。先抽壳,后倒圆角。可见其中的浅绿色(不保留特征)和黄色

(保留特征)两个圆角的结果;在不保留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基于抽壳特征再做修饰,参见“圆角(附加)”特征,这是不正确的、也是真实模型不可能的结果。

  可见,Inventor默认的设置(不保留)不是常用的设置。

    6.2-6应用提示:
   完全可以基于曲面做各种圆角,而结果也是曲面。
  圆角,这是一个相当常用、而又相当不容易用的功能。许多“抄图”的过程中,无法按图将圆

角做成,多是因为实际上确实无法创建出要求的圆角,工程图上的标注并不合理。
  但是,在新设计的零件上,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结果。甚至按Inventor的建议,将圆角设置成小

得不合理的半径,也还是无法完成。

◆次序问题
  实际上,我们也没能总结出在复杂的铸、锻件圆角创建中,究竟怎样才能可靠地完成。一般条

件下,“先外后内,先大后小,争取创建连续的圆角边”,这样的规则还是比较有效的。

  至于确实不符合几何关系的圆角,也就不可能创建了。

  参见图3-74,模型要求所有的边都倒出R2大小的圆角(3-043.IPT),图中自左向右、就是成 功圆角的次序。而最后的一个圆角,Inventor认为R2的半径太大,于是只好给它一个1.98mm就可以了。反正圆角尺寸差0.02mm也没多大关系。

      

◆过渡选项卡的使用问题
   对于过渡选项卡的使用,3-044.IPT是个比较复杂的情况:有4条边交于一点,并完成不同半 径的圆角修整,参见图3-75。这种条件下,四个圆角应分别选定和设置参数,参见图3-75左侧的 参数设置实例。

  另一个例子参见3-045.IPT,这个模型有5个边交汇于一点。
     

◆圆角在草图中或特征中定义的问题 虽然也可以在草图中描述圆角而不是使用圆角特征,使模型结果看起来是相同的。一般还是在特征中定义,因为圆角特征会有更多的操作可能:可以单独对圆角特征进行编辑、抑制或删除,而不需要回去编辑草图;可以灵活地处理各个圆角的交界处。   可以继续使用其它的特征编辑,例如拔模斜度。

       6.3 圆角-全圆角:

◆几何构成概念和操作规则

  参见图3-76,在几何模型的法截面中,对于任何三个有公共边界的面的轮廓之间,都可能创建 出一个与这些轮廓都相切“全圆角”结构的基础圆弧,其半径将受制于原有轮廓本身而具有唯一的 圆弧半径R,参见图3-76右。
 

  无穷多的这种截面和所形成的相切圆弧,将组成结果“全圆角”特征的形状,参见
3-046.IPT。 从设计支持的需要来讨论,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目标,而且这种结果属于并非直接可控的参数。

◆实际应用的问题
  全圆角是个做什么用的功能呢?在机械设计中会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它呢?当然不是上述例子,

那只是个为了易于解释概念而编写的东西。

  典型的应用需求产生于3-047.IPT这样的零件模型,其中的螺旋槽末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 传统的回转-切削,而另一个是新的全圆角,两者的不同可在图3-77中看到。

  图中间的结果才是正确的,见过这种零件的人会记得槽子尾部特有的形状,会有一段(大约半

个圆)的平面,这是铣刀在切削中自然形成的结果;而图右边则是Inventor的作者认为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在一体的而非镶嵌结构的这种零件上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当然,如果是空心的 结构,这些就不会存在了,参见3-048.IPT。

       6.4 圆角-面间圆角:

   参见图3-78。可在不相联接的面之间创建过渡圆角,参见3-049.IPT。

      

  但是,从设计支持的需要来讨论,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功能能给机械设计做些什么支持,这 样创建连接部构造的考虑是很罕见的。在操作中选定两个面后,Inventor会计算出一个“推荐的半 径”放在界面中,这个数据是肯定可用的。

      6.5 抽壳

   6.5-1几何定义:

  以现有特征为基础,形成等距面(不同面距离可以不同),创建壳状实体。

   6.5-2可控参数:

   参见图3-79,其中:
      

◆“抽壳”选项卡:

 开口面:不参与抽壳,在这些面上开口。
 方式:向内,向零件内部偏移壳壁。原始零件的外壁成为抽壳的外壁。向外,向零件外部偏移

壳壁。原始零件的外壁成为抽壳的内壁。双向对称,向零件内部和外部以相同距离偏移壳壁。零件 的厚度将向两边各增加抽壳厚度的一半。

 厚度:壳的壁厚,选定的表面对应的壳体厚度。

 按钮,特殊厚度:用户可以忽略默认厚度,而对选定的壁面应用其他厚度。在对话框的“特 殊厚度”栏目下单击,激活“选择”,然后选择面,设置新厚度。也可以用删除键,删除一行重设厚度。

◆“更多”项卡:
  允许近似值:如果在精确方式下计算处理不成功,允许使用有偏差的计算方式。若使用近似方

式,则有下列偏差处理模式需要选定其一:

 中等:取偏差的中间值;不要过薄:保留最小厚度;不要过厚:保留最大厚度。
 已优化: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计算时间的公差值进行处理。
 指定公差:使用指定的公差进行计算。可能比较耗时,之后需要指定公差值。

      6.6 加强筋

    6.6-1 几何定义:

  创建板状或者肋状的加强筋,但可以有条件 地创建出筋的拔模斜度。

    6.6-2可控参数

  参见图3-80和3-050.IPT:
      

◆截面轮廓:

    实际上并不是“轮廓”,更与筋的“截面”形状无关,这是表示筋脊形状的开口草图线(开口线 当然不能称之为轮廓)。

◆方向:

  相对于现有实体结构,筋的创建发展方向。这需要跟随Inventor的感应反馈,在合适的条件下 拾取确认。

◆厚度: 筋板的厚度值。

◆筋厚度的方向:

  正向、反向、双向对称。似乎在实际设计中,应当全都使用双向对称模式。

◆终止方式:
  这个参数决定了是创建筋板,还是肋。图3-81创建的是肋,图3-82创建的是筋板。如果是肋需补充输入截面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尺寸。
   
◆ 锥度:
  应当理解为筋板的拔模斜度,而锥度则是不同的另一个概念。参见图3-82。
  有一个必要的前提:筋的草图必须建立在与加强筋的“脊”直线所在的工作面上,参见
3-051.IPT。否则这个“锥角(拔模斜度)”参数将不可用。这个规则导致曲线脊的筋板将不能使用此参数,最后还得象以前一样另外添加拔模斜度特征才行。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