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工程图处理技术(10)

     11.2 明细栏质量属性格式处理

   按GB要求,在明细栏中的重量栏目中不出现单位(Kg),质量属性值默认条件下小数点后位数太多,可以在装配工程图中将其调整成合适的结果。这需要在选定明细栏,编辑,在明细表编辑界 面中进行“设置列格式”的操作,参见图12-103的设置。
      
   这个结果,应当在“标准”界面中完成“明细表”选项卡中的用户定制,并保存成工程图模板。
   另外的问题是结果数据表达精度问题。这需要在明细栏列格式设置的操作中设置成需要的精度
(最高为小数点后8位),典型结果参见12-049.IDW中的明细栏,546公斤的重零件和0.01克的轻零件同处于一个以Kg为单位的明细栏中。对于机械设计,这应当够用了。

     11.3 明细栏的栏目宽度和位置

   默认的结果可能不合适,如果在结果工程图中手工拖动调整不是很顺利。

   方法是,在菜单中“格式”-〉“样式与标准编辑器”-〉“明细表”栏目中设置明细栏各个栏目的宽度,参见图12-104。因为设计部门都有明确的格式尺寸规定,这种设置能够满足定制需要。
           

   注意:这样的调整只对于在确认后所创建的明细栏有效,已经创建的明细栏将不会按新参数更改。

     11.4 隐藏明细栏的栏目

   这是个很有趣的功能:如果装配模型中有这个零件、装配工程图中也就会有这个零件的图线,但是,Inventor允许“隐藏”(不是删除)这个零件的明细栏项。编辑明细栏,选定要隐藏的栏目, 在右键菜单中“不可见”。结果在明细栏中将不显示这个栏目,但其序号分配仍然保持原状。
        

   Inventor允许我们这样做,但是什么时候需要这个功能呢?应当没有这样的需求…
   可能在装配模型中需要某零部件,而它也确实不应当出现在结果明细栏中。这就是装配设计的辅助零件(例如控制装配结果的基础草图零件),这是在Inventor中作设计的特有结果。但这种需求在Inventor的“参考数据”机制支持下很好地解决了。过程是:

   先在装配模型中将这个零件的属性设置成“引用”-“参考”;再在工程图中将参考数据的“线样式”设置称“隐藏边”即可。

   Inventor允许隐藏正常零件的明细栏目,同时又提供了专门针对“参考数据”的规则。笔者建议按照正确的规则处理,而不是用隐藏明细栏项的方法,就当它不存在吧…

     11.5 新加明细栏的栏目

   与上述机制相反,如果装配模型中没有这个零件、装配工程图中也就没有这个零件的图线,但是,Inventor允许“添加自定义零件”并且出现这个零件的明细栏项,参见12-50.IDW中的6号零 件。除了重量栏目的数据之外,别的栏目可以随意输入。

   会有什么样的设计需求,需要这样一种功能?笔者不知道,似乎不会有这种需求…

     11.6 明细表中标准件表达的问题

   对于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图一般的明细栏中,标准件的参数表达参见图12-106。
      

   可见,标准件(或者企业自有专业标准件),是把“标准”和“规格”分栏写出的。这样的格式,目前Inventor还不能自动实现。有关标准件的在明细栏中,是在“代号”栏目中出现上述信息,而 这些信息是在标准件零件文件的“特性”-〉“项目”-〉“代号”栏目中填写好的。例如:“GB812-88-M20x1.5”。能不能把其中的“GB812-88”和“M20x1.5”这两个项目分开填入明细栏?不能。因为 Inventor在建立标准件库的数据结构时,没准备这种格式的数据,只好等待Inventor的改进了…
   这样,Inventor明细栏中的“代号”栏目,就成为明细栏用户化过程中最为别扭的问题之一。它的总长度很难确认,有些标准件,Inventor自带了很长的内容。如果换行,明细栏将很难看;如果保持单行,不同图纸的明细栏总宽度将无法一致,也就难以与标题栏匹配。

     11.7 明细表数据输出

   参见图12-107的界面。明细栏的数据可以用许多种格式输出成数据文件,供创建物料清单之类的其它的处理之用。
       

   方法是:选定明细栏,在右键菜单中“输出(X)…”,可在界面中可选定输出文件的格式。例如输出成MS-Excel文件。

     11.8 技术要求的处理

   技术要求,是一系列的文字行。在创建工程图的时候,这些文字行一般是后写入工程图的,按 道理这是些个模型携带到工程图中的信息,由工程图表达。但Inventor不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只 好在工程图中硬性写入,并与模型无关。

   有两种对策。
   一种是:编写所有技术要求文字在一个文本中。但是,从数据结构的合理性考虑,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应当是同一个文字行,这与未来数据提取利用,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种是:每条技术要求都是独立的文字行,或者在现有结果中,另外新写一段技术要求,再用“对齐”功能将两段文字整合。

   过程如下:

  ◆选定要对齐的全部文字行,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对齐(A)…”,之后弹出图12-108的界面;
           

  ◆在其中选定对齐方式、输入字行的间隔距离(偏移量),即可完成格式调整。
   如果能自定义一些技术要求的规范文字,并且用“缩略符号”的身份保存和使用,应当是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参见12-051.IDW。

      12. 关于工程图资源的定制技术

   因为Inventor的相关设置与用户要求可能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因此必须知道如何定制自己的工程图资源。Inventor对此做了详尽的说明,基本的技术方法可借助这些说明掌握。
   下边将涉及到图幅、图框、标题栏、数据连接等相关的内容。为了使Inventor符合我们自己的设计表达规则,这些定制操作,几乎每一个用户都必须进行。

     12.1 图纸大小定制

   在相关视图大致创建之后,可能发现当前的图纸大小不合适,这是Inventor正常的结果。

   在Inventor中创建工程图的过程,是先有“图的大小”,然后才有“纸的大小”。这与正常的绘图流程不相 同。应当是现有很大的纸,绘图之后才知道到底用多大 的制裁合适。

   好在调整图纸大小很简单:
   浏览器中选定要操作的“图纸”项目,在右键菜单中选定“编辑图纸(E)…”。然后在图12-109所示的界面中,展开“大小(S)”列表,选定合适的纸号大小或者自定义纸的大小,并设置纸的方向。
         

     12.2 标题栏的定制

   可以看见,Inventor自带的GB工程图模板中,有GB1和GB2两个现成的标题栏。笔者做了个设计数据传递测试用的模型(标准零件.IPT),其中所有的可填写数据都添全了。给这个零件做工程图,并使用Inventor自带的标题栏,只有GB1还比较接近标准要求,但格式还是不完整。

   更主要的是,标题栏中的各个栏目数据的来源是谁?

   目前Inventor提供的工程图模板,零件图标题栏的数据来源,是这个工程图自身的数据,而不是零件的原始依据。很明显,Inventor工程图模板的作者,并不理解工程图是设计模型的表达者,而是把工程图仅仅理解为“能出图就行”,这当然是错误的。做一下试验:

   在工程图中编辑GB1标题栏,选定一个用尖括号包起来的栏目(例如“设计”栏目的数据项),在右键菜单中“编辑”,之后将弹出图12-110的对话框。
        

   可见,标题栏中的这个设计者的名字,来自于“特性-工程图”的“作者”,而不是零件模型的 创建者(设计者)。按常识,创建模型的人才是设计者,才可以在这个栏目中签名;而制作工程图的 人很可能不是工程师,而是工程师的助手(绘图员)。按规矩,这个人是不可以在设计栏目中签名的。

   因此,想正常使用Inventor的工程图,肯定需要重建标题栏,使它的数据处理符合设计需求。基本的想法是:标题栏中的、与被表达零件相关的数据,一定是自动取自零件本身,而不可以在工 程图中另外建立或者修改。

   Inventor认为标题栏是工程图中一个独立的单元。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是很正确的。我们因此可以为专业设计的不同需要,定制不同的标题栏。

   在上边的试验中可以看到,标题栏的图线和尺寸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可以继续用。对栏目的内容,Inventor提供了专门的功能设置,这就是“参数文本”。实际上这是与AutoCAD中的“属性” 类似的一种功能,只是更为自动化。

     12.2-1 可用数据分析

   要充分利用零件的设计信息,就必须知道一共会有哪些、可能被Inventor相关功能成功表达的设计信息。在零件模型环境下,在菜单“文件(F)”-〉“iProperties(T)…”(不知为什么没翻译成 中文)之后的界面中可以看到,用户能够填写和修改的相关信息有:

   概要标签下:8项:标题、主题、作者、主管、单位、种类、关键词、备注。

   项目标签下:13项:零件代号、库存编号、描述、版本号、项目、设计人、工程师、批准人、 成本中心、预估成本、创建日期、供应商、Web链接。

   状态标签下:8项:状态、设计状态、审核人、审核日期、工程批准人、工程批准日期、制造 批准人、制造批准日期。

   自定义标签下:三种类型,可以自己确定一些有关的信息。
   物理特性标签下:可设零件的材料等…
   要充分利用零件模型中携带的上述设计信息,还必须确切地知道,可能会有哪些可用的工程图标题栏信息,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确切的对应,参见表11-1。
             表11-1:

零件特性条目

工程图可接受的零件特性条目

选项卡名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概要

1

标题

名称

 

2

主题

主题

 

3

作者

作者

 

4

主管

主管

 

5

单位

单位

 

6

种类

类别

 

7

关键词

关键词

 

8

备注

备注

项目

9

零件代号

零件代号

 

10

库存编号

库存编号

 

11

描述

描述

 

12

版本号

版本号

 

13

项目

项目

 

14

设计人

设计人

 

15

工程师

工程师

 

16

批准人

批准人

 

17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

 

18

预估成本

预估成本

 

19

创建日期

创建日期

 

20

供应商

供应商

 

21

web链接

web链接

自定义

22

字符类型

-

 

23

日期类型

-

 

24

数字类型

-

物理特性

25

材料

材料

状态

26

审核人

审核

 

27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28

工程批准人

工程批准

 

29

工程批准日期

工程批准日期

 

30

状态

状态

 

31

制造批准人

制造批准

 

32

制造批准日期

制造批准日期

 

33

-

标准

 

34

设计状态

设计状态

 

35

-

文件名称

 

36

-

文件名和路径

 

37

-

VERSION

   从表中可见,零件属性中的“自定义”数据,工程图不能直接接受;而工程图中有四个数据,也不是零件特性中定义的。为了搞清楚两者的关系,笔者专门耐心地制作了一个测试标题栏。
   测试过程如下:

  ◆打开“标题栏测试.IDW”;

  ◆创建工程视图,以“标准零件.IPT”为原始模型;

  ◆在浏览器中展开“标题栏”,插入“模型特性”标题栏。

   可见,除了“标准”这一项,其它的项目都可以来自零件的设计文件。而这“标准”信息源在何处呢?笔者也没找到。特殊地,其中“Version”是这个设计本身的版本(不知为什么没翻译成中 文)。每次设计更改(甚至是某特征显示颜色的这样的细小的更改),存盘后重新打开工程图,这个值都会自动步进。

   更特殊地,Inventor的零件特性中没有“名称”这个条目,对应的条目名称成了“标题”,这可不是同一个意思了。笔者推断,是本地化的错误造成的,Inventor是使用“Title”在模型和工程图之中,并不是两个词,这个“标题”说的就是零件的“名称”.

   综上,Inventor自带的GB1标题栏中几乎所有的条目数据,都必须得重新定义,才能符合设计的需求,我们也才能真正用好Inventor的精彩功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