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工程图处理技术(3)

      3.1-2 模型状态选项卡:

   参见图12-25,其中:
     

  ◆焊接件:
   
如果是焊接合件,“焊接件”栏目将有效,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创建焊接合件的工程图。 具体实例参见图12-26和12-004.IDW,从左向右分别是按照“准备”、“焊接”和“加工”的结果,创建指定的表达方式的视图。
    

  ◆参考数据:

  能设置这种参数的原始模型,应当具有“参考件”BOM身份的零件存在。例如 12-05a.IAM中

12-005-2.IPT的状态。之后创建这个装配模型的工程图,可见这个零件按照“参考数据”设置的参 数出图,参见12-005a.IDW。

   线样式:可用的设置是:“按参考零件”,按设置的参考件参数表达;“按零件”,按普通零件的设置表达;“关”,不表达参考件。
   隐藏线计算:可用设置是:“分别参考数据”,是说不计算参考零件造成的遮挡效果;“所有实体”则是正常的消隐线结果。

   边界:这个参数是在设置参考件轮廓出现的完整性,默认的是0.4。值越大,参考件被表达的 就越完整,值较小,参考件就会缺失一部分轮廓。按说,即便是参考件,也应当完整表达。还不能 理解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参数…

      3.1-3 显示选项卡:
   严格地说,这是在控制模型细节表达参数,与显示设置并无关系。其中:
   所有模型尺寸:打开,创建的视图中直接表达现有模型尺寸。可被表达的是那些与视图投影面平行并且没有现有某视图引用的尺寸。尺寸表达中包括模型尺寸的公差。默认关闭这个开关键不自 动表达这些尺寸。

   模型焊接符号:打开,创建的视图中表达现有模型的焊接符号。默认不自动表达。
   折弯范围:打开,创建的视图中表达钣金折弯范围的图线。默认不自动表达。
   螺纹特征:打开,创建的视图中表达螺纹特征的图线.否则不自动表达,零件图默认为打开、装配图默认为关闭。
   焊接标注:打开,创建的视图中将实体焊缝中的角焊
缝绘制成焊肉波纹的图样;但坡口型实体焊缝则不能实现 这个结果,参见 12-006b.IDW。关闭则不做这种修饰,默 认是关闭。

   用户定位特征:打开,创建的视图中用户自己创建的 定位特征会表达出来。关闭则不表达,默认关闭。仅在创 建第一个视图时有效;在其它视图中想要表达用户定位特 征,可在视图的模型浏览器选择定位特征,在右键菜单中 “包含”,参见图12-27。
        

   剖切标准零件:设置标准件在装配工程视图中的剖切 表达的处理。默认为“遵从浏览器设置”;可以设置成“始终”或“从不”。
   相切边:设置表达结果中相切边的可见性。打开则相切边可见,关闭则不可见(默认)。其下属参数“省略”的作用是设置显示缩短长度的相切边。
   显示轨迹:在以表达视图文建做原始模型时,显示或隐藏其中的轨迹线。

   剖面线:设置剖视图表达中剖面线的可见性。

   与基础对齐:打开,本视图与其基础视图间具有对齐约束(默认),否则不对齐。
   基础视图中的定义:打开,局部视图边界圆、剖视图的剖切线和文字标记等在其基础视图中显示(默认),关闭则不显示。
   视图对齐:设置本视图与其基础视图之间的对齐方式。其中:“居中”模式是默认状态,两视图关联对正;而“固定”模式并非是固定,而是将两视图解脱对齐关系改变成“向视图”的模式, 参见12-007e.IDW。这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处理规则…

      3.1-4 公用参数-方向:
  这是控制模型在结果视图中的投影方向,Inventor将实际预显示结果。
  除了“工程图视图”的“方向”列表中列出的可能性(主视图、俯视图… 东北轴测视图…)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装配工程图),仅利用方向列表中的可能,还是不能顺利地完成初始视图 的投影角度调整。

   可以按下界面右下方向栏目右上角的“改变视图方向”按钮,将切换到图12-29的“自定义视 图”界面,其中的各个功能我们都很熟悉,与显示控制相关功能类似。
     

   调整好了之后,按下Inventor自称为“退出自定义视图”按钮,就确认了这个设置。实际上, 这个按钮的真实意思是先“确认”这个设置,。然后退出“自定义视图”界面,返回到“工程图视图” 视图,继续其他的参数设置。不要按字面理解。

     3.1-5 公用参数-比例:

  设置工程图视图表达比例。

  参见图12-30,展开比例列表,选择比例;也可以在比例编辑框中直接输入比例值。
       

  如果箭头所指按钮点亮,在视图附近将添加比例的文字注释。

  打开图示最左面的“比例”开关,该视图表达比例将与基础视图保持一致。

  需要注意:Inventor有一种“自动推理设置比例”的机制,很有趣,规则是:按目前要创建的 视图(可能是几个、也可能是一个),根据目前图纸大小,计算“合适”的比例并实施设置。这样, 就会发生自动把比例设置成非1:1的事情。所以用户需要注意看看默认的比例才好…

     3.1-6 公用参数-显示方式:

  设置视图的表达模式,从左到右是:显示隐藏线、消除隐藏线、实体模式。参见图12-31.
   

  这是12-002-螺母.IPT零件的三种结果。如果是“实体模式”结果视图将带有模型上的颜色(包括个别面或特征的单独设定的颜色),其它方式,默认是黑色线框。

     3.1-7 投影视图

   在现有某视图基础上的关联视图。可以做出正投影,也可以做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轴测投影。

   先选定基础视图,之后移动光标,Inventor将动态反馈结果状态,在合适的位置上拾取确认位置,可以一次确认多个位置;最后在右键菜单中“创建”。

     3.2 斜视图

  实际上就是我们机械制图中的“向视图”,但是处理模式却有所不同。

  参见12-008.IDW和图12-33。
      
   先选定基础视图,接着将弹出图12-33上部的界面;在其中设置必要的参数;再选定基础视图上 的、与向视图投影方向平行的图线(不能用中心线 或者草图线)作方向线;最后移动光标,确认位置。

   参见12-008.IDW,Inventor的规则有些意外:不是将投影方向指示线与用户前边选择的线条关 联,而是费事测量计算这个视图的最小外接矩形边 框,再找到矩形边框的几何中心,最后把方向指示线指向这个几何中心。
  而且不会自动关联零件视图区域的改变而更新。至于指示线的位置,需要选定其尾部才能拖动 位置。结果投影方向指示线和结果视图标注都不符 合GB标准,且无法设置。只好隐藏这些标记,自己添加,参见12-008c.IDW。

     3.3 剖视图

  先选定基础视图,之后在图形区拾取点来绘制剖切路径线,在右键菜单中“继续(C)”,之后将

弹出图12-34的界面,在其中设置必要的参数(关于剖切深度,在后边专题讨论),移动光标,确 认结果视图位置,“确定”。
       

   在一开始创建剖切路径线的时候,可能不太 精确,可以在剖视图创建完成后,调整剖切路径 线。每一个剖视图都关联一个草图,并在浏览器 中,显示在这个剖视图的上边。编辑这个草图, 必要时投影基础视图的相关图线,用几何约束和 尺寸约束进一步确定剖切路径线的参数即可。

  参见12-008a.IDW。
  对于装配工程图,Inventor通常情况下标准件不剖,并且在“选项”界面的“工程图”选项 卡中,设置了专门的“剖切标准零件”的几种选 择。

     3.4 局部视图

  局部放大圆形或者矩形区域的表达。先选定基础视图,之后将弹出图12-35的界面。
       

  在其中设置必要的参数;拾取确认未来圆形或者矩形区域的中心点位置、移动光标,确定区域 大小后拾取;接着移动光标,确定结果视图的位置,拾取后即可。

  注意:这里有个不应发生的问题。

  参见12-008b.IDW。如果局部视图的原视图是剖 切的,局部视图D当然应当也是剖切的;两者是同一 个零件,因此剖面线图案参数也应当相同;而局部视 图常常是放大的,并且是通过Inventor界面设置了放 大系数。

  按正常的推理,图样放大多少,剖面线间距就缩 小多少,这就简单地完成了父、子视图中剖面线的一致。遗憾的是Inventor不明白这些。所以,只好手工 将剖面线间距缩小…

     3.5 打断视图

  这个名字很不转业,这是工程图表达中的“断裂画法”。这个功能并不创建新图,而是对较长

的截面模型的现有视图,进行断裂画法修饰。先选定要处理的视图,接着弹出图12-36界面,其中:
        
  样式:连续锯齿形或者规则锯齿断裂线。连续锯齿将分布在断裂线的全长,而规则锯齿可以设置1-3个锯齿。
  方向:垂直断裂还是水平断裂。
  大小:调整断裂线锯齿图形的大小。
  间隙:设置两条断裂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符号:仅在规则锯齿样式下有效,设置锯齿数量。

  参数设置好之后,在图形区移动光标,拾取确定断裂 的开始点,之后拾取确定断裂的结束点,完成视图的修饰, 参见12-009a.IDW和图12-37左。
  

  如果某视图做了断裂画法处理,其关联的视图也将是 同参数的断裂画法。如果从属视图作断裂处理,可以不影 响其父视图。参见图12-36的设置指示。

   其中,断裂线是Inventor按照视图的范围绘制的,不能编辑其锯齿的位置。因此,对长弹簧类零件的打断处理,将出现图12-37右边的不理想的结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