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 工程图处理技术(8) |
8. 关于修饰工程图 因为Inventor现在还不可能完全按照使用者的专业设计规则创建工程图,对其结果做修饰,就 是必然的要求了。工程图图线修饰,可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造成的麻烦,甚至多于创建这个 零件的三维模型。 8.1 显示所有图线 选定视图后,在右键菜单中“编辑视图(E)…”,并在“选项”选项卡中打开“相切边”开关和“省略”开关,即可显示全部图线,结果见12-039a.IDW。 8.2 去掉不需要的图线 上一步处理结果,图线也太多了,还是不符合要求。这就要隐藏不需要的投影线。选定某条投影图线,在右键菜单中关闭其可见性。具体操作参见图12-85 。 这样的操作,对于较复杂的铸件工程图来 说,是十分繁琐的。尽可能在按下Ctrl键的条 件下能一次选定多个投影线,可加快速度。 但这毕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毕竟是 我们自己说了算。结果参见12-039b.IDW。 要想再现这些隐藏掉的投影线,这样操作: 选定视图,在右建菜单中“显示隐藏边(H)…”, 这些边将显示呈红色;之后在右键菜单中“显示全部(S)”。 8.3 补充图线 选定要补充图线的视图,在标准工具栏中启动“草图功能”(参见图12-86),之后将进入草图绘制功能,这就创建了与所选视图关联的草图。 这样的草图中,能将这个视图中的图线投影,新加的图线能借助这种投影,与原有图线关联。能感应到现有投影线的几何点, 也能与现有投影线实现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与特征轮廓的草图 具有相同的可操作性。结果参见12-039c.IDW。 8.4 视图的断裂修饰 参见图12-87和12-009a.IDW,这是机械设计工 程图典型的表达要求。直接使用Inventor的功能,在2008版本中已经可以实现了。 ◆作出主视图; ◆作出全剖视图; ◆启用“打断视图”机制,参见图 12-88,在界面中讲“传递给父视图”的开关关闭。 另一种需要是造成“单端断裂”,参见图12-89和12-009.IDW。 这在Inventor的“打断视图”机制中不能支持。但笔者也有办法解决,参见12-009b.IDW,下面的视图不但实现了单端断裂,而且是剖切的。这是用原视图相同比例的局部视图做出来的,可是, 需要中间过渡的全剖,这个全剖怎么能被使用却不出现呢?这就是2008版本中心的“抑制视图”的机制之作用了。 注意: 这个新功能“抑制”某视图可不能乱用。例如图12-90和12-009d.IDW,可就看不懂了。 8.5 滚花的表达 对于作出真实结构的滚花,工程图结果没有问题,但是处理速度将较慢。从设计角度,没必要作真实结构。 在普通视图中,贴图效果不会出现,参见12-040.IDW的左上角视图。 ◆作视图的草图,投影相关的图线; ◆作填充区域的封闭草图线,并选定这条线,在右键菜单中“特性(P)…”将草图线设置成最 细的线宽和白颜色,这样绘图输出就看不见它了; ◆填充合适的线,标注滚花要求。结果参见12-040.IDW右下视图。 8.6 工程图修饰的其他问题和评价 大多数图线都可以处理成理想的结果。 一个例外的就是文字了。文字倒是可以旋转,但只能是90度,目前还不可能有其他角度。可能 Inventor的作者认为,文字怎么会有其它角度旋转的需求? 还有,草图线不能像特征那样沿着曲线阵列… 无论如何,毕竟绝大多数修饰的结果,都能自动实现关联,这是CAD软件最关键的性能了。 对工程图结果的修饰操作目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Inventor现在还不能直接完美地实现GB标 准要求。笔者认为,这种修饰操作将永远不可能避免,只能是随着Inventor的逐渐完善会逐渐减少。 9.其他画法处理 除了一般的工程图表达,如上所述,Inventor还有一些特殊的工程图表达。 9.1 渲染的视图 具体的设置方法前边讲过了。如果绘图设备性能好,输出结果非常漂亮,也能出现透视效果。典型实例参见12-029b.IDW和图12-91。 9.2 轴测图 这也是常用的工程图处理模式。用图12-92界面中的设置,能做出轴测图。 但是。轴测图很难正好将投影面与特征草图所在面平行,也就不能用“检索尺寸(R)…”功能借用任何模型设计尺寸,只能一个一个地手工标注。 对于很不好标注的圆、弧图线,Inventor能标,而且所标注的是模型实际尺寸,参见12-031.IDW。 大致过程是:选定轴测图,在“工程图标注面板”中选择尺寸标注命令,指定几何图元,注意,可以用空格键来切换尺寸注释平面。遗憾的是圆角特征、斜角特征仍然无法标出。 9.3 旋转视图 在工程图处理过程中,也象设计过程一样,可能要配凑各个视图的方向和位置,因此,旋转现 有某视图是常见的需求。具体操作方法在前边已经说过了。注意: ◆操作界面中的“边”,不包括通过Inventor功能做的中心线。 ◆透视投影方式下也能选定应当能选定的图线,这是2008版本的新改进。 ◆一个视图,一旦创建了它的关联的草图,就不能执行旋转功能。对于剖视图的父视图,因 为带有剖切符号草图,也不能旋转。 ◆旋转操作是“这一个视图”的操作,目前Inventor处理成不关联其子视图。因此,对带有 子视图的视图实施旋转, 注意: 9.4 对齐视图 默认的条件下,相关视图依照父子关系,使已经对齐了的。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解除了这种关系另外创建。选定某视图,在右键菜单中“对齐视图(A)”,能见到几个可操作的项目,包括: 断开:脱离这个视图于其他视图的对齐关系称为“非对齐视图”,这种非对齐视图可在图纸中自由移动。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能够真正“对齐”的视图,只能是具有直接从属关系的视图,否则结果将相当意外。笔者还不知道在非直接从属的条件下,在Inventor中也想做对齐,怎样才能完成? 9.5 装配工程图中,拆掉某零件 例如在\12-主轴箱\12-总装.IDW中,想在左边视图中拆掉壳体和前盖来表示。 ◆选定这个视图,在右键菜单中“显示内容”; ◆之后可在浏览器中展开这个视图的下属结构,看到装配模型中的全部结构。 ◆选定要“拆掉”的零件,例如“壳体”,“前盖”,在右键菜单中将“可见”关闭。 ◆必要的话,对着这个视图作草图,写上相关的注释。 10. 零件工程图注释处理技术 工程图的注释(尺寸、形位公差…)是工程图中最为复杂、最体现工程师设计能力的内容,也是极难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在Inventor中,创建视图极其简单,但是,工程图的修饰和注释的添加,可就相当麻烦了。 这里不光是软件功能问题,更多的还是人的设计表达能力问题。基本的概念是: ◆零件是工艺实体,而零件图是制造过程的指令性表述; ◆工程图是零件模型设计参数的“表达者”而非“创建者”; ◆评价零件图尺寸标注是否合理,简单的测试是"各个标注的尺寸是否被制造过程直接使用", 既不多余、也不缺少; ◆要按照制造工序的次序标注尺寸; ◆要遵守“工序间联系尺寸唯一性”的原则,这就是,按工序分成若干组尺寸,各组之间有 唯一的联系尺寸; ◆标注的尺寸要便于使用加工环境中可用的工具、方便地完成测量控制; ◆标注的尺寸要落在“实基准”上; ◆设计尺寸与工程图标注尺寸,有时并不是同一个。 10.1 尺寸标注文本的更改 绝大多条件下,应当使用默认的尺寸标注值。个别条件下,需要修改这些值成为符号标记。参见图12-93。典型结果参见12-042.IDW这类“哑图”。 ◆打开“隐藏尺寸值”开关并输入文 本,“确定”。尺寸值将替换为输入的文本。 注意:可以重新显示尺寸值,方法是在 文本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编辑”。在“编辑尺寸”对话框中,关闭“隐藏尺寸值”开关。 10.2 关于螺纹标注和孔标注 对于工程图中螺纹的尺寸,从检索模型尺寸机制中得不到相关的标注(虽然我们已经完整地建立了相关数据),而必须使用“孔-螺纹孔标注”,才能将螺纹作出注释。 注意:Inventor能对螺纹或螺纹孔特征的投影结果上的任何一条线标注螺纹尺寸,参见图中红色的尺寸,这就需要用户自己注意,不要标错了… |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