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工艺与材料>>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 高聚物及非晶态结构

              4.3 无机熔体与玻璃(6)

    2.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熔融体是物质熔融温度以上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冷却时,熔体要释放能量,可以有3种方式:
     ① 结晶化:熔体转变为质点完全有序排列的晶体,晶态是最稳定的状态,释放的能量最多。
    ② 玻璃化:熔体冷却时在Tg温度转变为质点无序排列的玻璃体,玻璃态的能量高于晶态,释放的能量低于结晶化。
   ③ 分相:冷却过程中质点迁移,使熔体内某些组成产生偏聚,从而形成互不混溶而组成不同的两个玻璃相。
   大部分玻璃熔体在冷却时,这3种过程总是程度不同地发生。与结晶化相比,玻璃化和分相过程都没有释放全部过剩能量,因此玻璃态和分相都处于介稳状态。根据热力学理论,玻璃态物质总有降低内能转变为晶态的趋势,如果玻璃化释放的能量较多,使玻璃与晶体的内能相差很少,那么这种玻璃的析晶能力小,也能以亚稳态长时间稳定存在。据此可以作为形成玻璃的热力学条件,然而在实际中,很难仅仅用热力学条件就能做出明确判断,哪些物质体系,在什么条件下,能否形成玻璃。
    3.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从Tamman开始,采用动力学条件来研究玻璃的形成。暂不考虑分相,玻璃化和结晶化是两个对立的过程,对结晶化不利的条件恰恰是形成玻璃的有利条件。Tamman把物质的结晶过程归纳为2个速率所决定:晶核生成速率(成核速率Iv)和晶核生长速率(u),而Iv和u均与过冷度(ΔT=Tm-T,Tm熔点)有关,见图4-20。如果Iv和u的极大值对应的温度很靠近,即二者有较大的重叠部分,熔体易析晶而不形成玻璃;反之,二者分离或者重叠很少,熔体就不易析晶而生成玻璃。熔体究竟是析晶还是形成玻璃,主要取决于过冷度、粘度、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
           
       现代研究证实,如果冷却速度足够快,各类材料都可能形成玻璃。因此对于不同组成的熔体,研究其动力学条件具有很实际的意义,一般采用3T图(T-T-T,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它已成为冶金工业、玻璃工业中动力学理论的重要方法,是由Uhlmann于1969年提出。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形成玻璃?Uhlmann认为首先必须确定玻璃中可以检测到的晶体最小分数,然后考虑熔体究竟需要多快冷却速度才能防止这一结晶的产生,从而获得检测上合格的玻璃。实验证明,当晶体混乱分布于熔体中时,晶体的体积分数Vβ/V(晶体体积/玻璃总体积)为10-6时,刚好为仪器可以探测出来的极限浓度。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由下式可以作出3T图。
                    (4-19)
  式中,t为时间。
     如果只考虑均匀成核,将Vβ/V=为10-6代入上式,设定一系列T(或t)值,就可以得到一系列对应的t(或T)值,将它们绘制出来如图4-21所示,这就是3T图,其中用过冷度为纵坐标,冷却时间为横坐标。3T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头部朝左的抛物线状,当ΔT太小时,析晶推动力小,析晶时间长;当ΔT太大时,熔体η大,原子迁移速率低,析晶困难,需要很长时间。所以3T图呈现如图所示的这种形状,曲线右边是析晶区域,曲线左边是形成玻璃区域。
     形成玻璃所需的冷却速率由3T曲线头部所对应的过冷度(ΔTn)和时间(tn)计算出来:
                        (4-20)
其中,ΔTn=Tm-Tn
     对于不同的系统,3T曲线位置和形状也不同,所需的临界冷却速率也不同,用它可以来比较不同物质形成玻璃的能力,若所需冷却速率越大,则形成玻璃越困难,而析晶越容易。
    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玻璃转变温度Tg与熔点TM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Tg/TM可用作判断能否形成玻璃的标志。Tg是和动力学有关的参数,它由冷却速率和结构调整速率的相对大小确定的。对于同一种物质,其转变温度愈高,表明冷却速率愈快,愈有利于生成玻璃,对于不同物质,则应综合考虑Tg/TM值。图4-22给出了一些化合物的熔点与转变温度的关系,图中直线为Tg/TM=2/3。可见,易生成玻璃的氧化物位于直线上方,而较难生成玻璃的非氧化物,特别是金属与合金位于直线下方。
            
      粘度和熔点是生成玻璃的重要标志,冷却速率是形成玻璃的重要条件。但这些因素毕竟是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外部属性。因此有必要继续从物质内部的化学键特性、质点的堆积排列状况(阴离子大小)等去探求才能得到本质的揭示。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