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库和iPart、iAssembly(6)

      8. 设计中引用iPart/iAssembly的一些问题

   从理论上说,iPart/iAssembly机制的存在,为补充标准件库的不足,为用户自己设计标准构造的表达,准备了很好的条件。但其中也存在着几个问题:

      8.1 iPart的规则:

   按Inventor实际发生的结果推断,iPart是原型的衍生:

   从图5-53可以看到,iPart工厂的成员是原始模型的衍生,只是改变了原始模型的参数和可抑制结构。这也是iPart工厂所有成员的结构。
       

   iPart的参数控制,是改变原始模型衍生结果的参数和可抑制结构,是通过iPart参数表的选择进行的。

       8.2  iPart中的公差:

   公差是机械设计专业的概念,并非常识所能理解;按Inventor 实际发生的结果,许多机制中都忽略了这一点的支持,在iPart数据表中也没有公差选项。其实,在“资源中心”的标准件(例 如圆柱销)上同样也没有携带任何公差。

   因此造成的障碍是:

 1)在iPart数据表中没有可能将某尺寸的标准公差单列并加以控制。

 2)不能在iPart中更改不同规格零件中同一个驱动尺寸带有不同的公差等级。

 3)对于非标准公差,也不能实现与公称尺寸自动的关联,因为没有公差控制项。

 4)如果模型某结构有标准公差,iPart会继承这些设置,并且根据公称尺寸的大小自动调整公差值的大小。

   需要处理公差的典型实例参见05-018.IPT,因为iPart没能提供对尺寸公差这个机械设计中基本的参数进行控制的机制,公差问题在iPart中则不能表达。

       8.3  iPart引用后的名称问题:

   iPart 引用之后,其零件名称是确定的,也就是 iPart/iAssembly工厂中的原来的名称。这就是说

iPart/iAssembly具有与标准件库成员类似的命名限制机制。

      8.4  iPart的可变参数问题:

   可能需要用iPart处理的东西,多属于“标准”这样一类。这些零件的形状很类似,而尺寸则会有一系列的不同;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在其它尺寸相同的条件下,只有一个尺寸会有系列变化而成 为多个标准零件。

例如某模具标准顶杆零件,在其它尺寸都相同的条件下,只有顶杆长度的不同而形成了若干个 规格。长度是:50/75/100/150/200… 数据变化规律不是等比数列、也不是等差数列,而是相对比较 离散的枚举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参数处理,可利用在 [5.3可自由输入参数的iPart:]章节中列出的用户自由输入参数设置,先设置长度L列为“自定义参数列”以开启用户控制机制,再设置其为“指定列范围” 而限制极限值,最后设置“指定列增量”控制尺寸的等差步距。

   这样,可能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每个L不同的零件,只好将各个长度不同的单独作出,因此数据量将会大大膨胀,而iPart的处理速度也会因此而明显下降。从机械设计数据的处理规则看,枚 举数列使用量最多、其次是等比数列,而Inventor能够支持的等差数列则极少被使用,其中所有规 格使用同样的等差数列则完全不可能存在。
  正确的可变参数,应支持“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自由尺寸”、“限制范围”和“枚举数列”这样几类最常见的类型;而其中Inventor 能够支持的“等差数列”则是机械设计中极少使用的。

       8.5  iAssembly的规则:

   按Inventor实际发生的结果推断,有下列规则:

   iAssembly中可能会被控制并改变大小的成员,在原始定义时必须是iPart,引用后则是普通的Part,

      8.6  iAssembly引用后的名称问题:

   基于上述推论,iPart引用之后,其名称是确定的,也就是iPart/iAssembly工厂中的原来的名称; 同样,iAssembly 也具有类似的命名限制。用户将不能直接在iAssembly 引用中进行模型名称的改变。 参见iA004a.IDW,其中有几种典型的结果。

      8.7  iPart零件工程图:

   参见05-021.IDW,和图5-54,对于iPart创建的零件图,就不能像正常的零件图那样完成“检索尺寸(R)…”的操作可能。目前还不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8.8  iAssembly装配工程图:

   对于iAssembly 自身的工程图。明细栏中可以正常列出成员零件,对于引用了iAssembly 的装配模型,明细栏中将这些iAssembly当成一个零件处理,这是正常的。

   另外,Inventor在这种条件下提供了一种“表”机制,能列出参与零部件。参见图5-55,其中的“参数表”创建是启用“工程图标注面板”中的“表格”功能,之后选定相关视图,必要时可以 调整表中出现的内容。参见05-06.IDW。
  

   令人意外,在iPart工程图中,很需要而没能现的“检索尺寸”机制,在并不很需要的iAssembly工程图环境中却出现了。据此,iPart工程图中的这个表现也许是Bug?

        9. iPart使用实例分析

      9.1 内部设计标准件

   参见图5-56。这是一种用键块锁紧的圆螺母,是企业内部自己用的设计标准件。像这样的的自有标准件,并无国家标准, Inventor也不可能为我们作出,我们自己做是必然的。
        

   对于这样的“合件”(包括三个相关零件组成的装配),在 装配中实际上只用到它们的外部轮廓,不会产生对其中某个具 体零件在上一级装配中的使用要求。在创建iPart之前,应当 按照装配的要求,真实地表达合件的结果模型,并以这个合件的模型作为iPart的基础模型。
     

   按这样的需求整理的零件图,参见图5-57。其中的几个技术要点如下:
        

 ◇模型按照装配后的结果,依照未来装配中需要的结构创建,而不是完全按照真实细节。 例如“顶丝”和“顶丝扳手孔”两个特征,只是为了表示清楚这里安装了一个顶丝,而且可 以利用它们在装配中讨论拧紧顶丝的操作空间是否够。

 ◇要定义必须的安装基准—iMate。

 ◇原零件的一些无关尺寸,如图5-57中标出的t、b,在这个iPart的基础模型中不是必要的。

 ◇也没必要单独创建“锁紧键块”零件。结果模型参见图5-58和05-024.IPT。
     
  

第  [1]  [2]  [3]  [4]  [5]  6  [7]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