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库和iPart、iAssembly(4)

       5.5 定位特征选项卡

   如果模型中有定位特征(工作轴、工作面、工作点),可以继承到iPart中,参见05-005.IPT。

这是一种在iPart中传递与实体模型相关联的设计数据的方法,参数表见图5-34。
     

  这样,在引用这个iPart的装配中,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工作特征来充当装配关联设计的“虚基准”了。这些工作特征在使用iPart时可见性,受控与创建iPart原零件的设置状态;也可以在 菜单中“视图(V)”-〉“对象可见性(B)”,设置“自定义工作xx”项目的可见性来控制。

       5.6 螺纹选项卡

   自R11开始Inventor的设计者终于实现了“只要确定螺纹参数,底孔的直径就能够被唯一确定” 这个基本概念、并在iPart中实现了。参见05-006.IPT和图5-35。
 

   因此,只要是孔特征创建的螺纹孔结构,在iPart数据中把螺纹规格写清楚,就不必再像以前 那样还要关心底孔的尺寸,而能够自动处理了。不过,对于孔口倒角则必须由我们自己在iPart数 据中另立一个列,以能够说明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关大小。对于机械设计中很常用的“倒角到螺纹深 度”这个规则Inventor目前还是不懂。

   对于外螺纹,还是老样子:直径和螺纹数据分列,用户自己进行关联。
   对于螺纹孔底径,默认的是“小径”,多数条件下应当改为“攻丝底孔”。
  ◆注意:

   螺纹规格参数处理机制很像前边说过的在iPart数据中 对于材料的设置,也是如果输入某个错误的螺纹规格标记, Inventor才会发出提示,参见图5-36。
         

    虽然还不很明白“破坏性的错误”是怎样起作用的,但可以肯定Inventor认为这个数据有错误,因为在提示中明确了“在螺纹表中未找到螺纹规格”。

   照此推测,Inventor的程序运行过程是:将用户的数据与自己的螺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了对照,并且验证了是否相符合。按照常规,如果Inventor准备 作这些数据的检验,就必然会在输入iPart螺纹数据的时候,有检索输入和自定义输入两种,这也 是工程数据检索程序极其普遍的编写习惯。可惜目前Inventor的实际程序还不是这样设计的…

  目前的操作中,为了正确输入螺纹规格,我们需要利用螺纹特征的参数表查找Inventor认为正确的结果。如果仅仅依靠翻阅设计手册(确保设计的正确)得到的数据,并不一定能确保符合Inventor 的现有数据(以便通过Inventor的检验),这实在是双重的麻烦。

       5.7 其它选项卡

  这是自定义的条目。

   当所有iPart数据表中的参数,都不能作为检索的主题词的时候,就要用此项添加检索主项,在后面有详细实例和分析。

       5.8 关键字的用法和处理

  前面说过:所谓关键字,实际上就是工程师早就熟悉了的标准件检索中的“主参数”。对于某些标准件,可能会有若干主参数,这就需要按照其“重要性”,排定出先后次序。这种处理的规则,完 全是传统设计的延续。只不过是在Inventor中利用iPart的对应功能表达出来而已。

  例如某压板零件,设计检索需求是:螺钉槽宽度和压板长度两个参数,而每个螺钉槽宽度下, 都有多少不等的可选用的压板长度和其他关联参数。这是05-007.IPT中的结果,参见图5-37。
     

  这样,可以形成主参数、副参数两重选择;这样的数据格式,是我们很熟悉的结构,也是大多 数设计手册提供的标准件数据结构。因此,无论是定义还是使用这些数据,我们都没有困难,因为 这不过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东西的再次利用而已…

       5.9 右键菜单中的“新建”功能

   对于建好的iPart,在浏览器中选定“表”项目后,右键菜单中间会有“新建”选项。这个选项将能以iPart当前的规格为原始条件,在下边新建一个行。这种过程与打开数据表之后“插入行” 的效果是相同的。

       5.10 “选项”按钮:

   在iPart编写器的左下角可见此按钮,按下后弹出图5-38的界面,其中:
        

 ◆零件代号
  不设置:无零件代号数据

  设置为值:设置自定义值,默认为iPart原型零件名称

  ◆索引
  索引:是否在名称后边添加编号,这里只能用数字一种可能

  分隔符:设置在成员名称与索引之间的字符。默认值为“减号”
  初始值:设置第一个成员值,默认值为 1。
  间隔:设置成员之间的增量,默认值为 1

  位数:设置有效数字的位数,默认值为 2

  预览:实时索引设置的结果样例

  ◆成员名称
  设置为成员零件代号:仅与零件代号相同(假如“零件代号”已经设置)
  设置为工厂文件名:按iPart原型零件名称,默认设置

  设置为值:自定义名称

  ◆应用提示:
  上述机制,尚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可以在数据表中直接编辑这些参数。

       5.11 关于“文件名称列”
   如前所述,Inventor的默认规则是:iPart工厂中的文件名也就是“成员(Member)”名,这本是一个很简明的规则。但是,Inventor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些可能。在选定参数列栏目之后的右键菜单中,可见一个新的开关“文件名称列”,参见图5-39。
      
  这就在默认作为文件名的列之外,还会有好几个列中的某一个可以被设置为文件名称列,被设置为文件名称列的名称前边会加上一个“软盘”样子的标记。 于是有可能在iPart工厂成员的命名规则上,按用户的需要而不是软件自己的规则进行。

  参见图5-40。这无疑是Inventor在功能设置上进一步为用户考虑的表现。
   

        5.12 关于“生成文件”

  这是在iPart原型文件中可以进行的操作,选定某规格,右键菜单则有此选项,如图5-41所示。
           

   如果iPart工厂中某规格的对应零件尚未创建,“生成文件”的 选择有效,并建立及创建这个规格的iPart工程成员;如果这个工厂成员已经存在了,这个选项仍然可用,只不过什么也不做而已…

      5.13 对iPart结构的进一步编辑的机制更变:

   在R11版本,iPart/iAssembly创建之后或编辑时,Inventor都会弹出一个工具栏,有三个图 标。右侧是“使用Excel编辑参数表”,中间的是“使用Inventor自己的界面编辑参数表”。

  而左侧按钮则可能出现两种机制:“编辑工厂范围(Edit FactoryScope)”和“编辑成员范围 (Edit Member Scope)”

  实际上,用户完全可以在iPart/iAssembly 定义完成之后,直接添加某成员或全部成员的形状 结构,这些内容是使用装配、特征和草图功能进行,之后在“抑制”选项卡中作处理。所以没这个 机制的作用也就是“添乱”。

  在2008版本中,在用户抱怨之后,Inventor明智地取消了这个机制。

     5.14 自由输入参数的iPart:

  这是一种“类型常量”的数据,它有确定的数据类型和默认值,也能改变它的值。可以进一步选 定“指定列范围”或者“指定增量”,这样就能限制极限值或者限制每次增加的多少。这是一种“可 选择或改变的参数”的设置方法。
      
   参见图5-42和05-008.IPT,其中的L0(总长)参数设置成“自定义参数列”的身份。

 ◆指定列范围或增量
  参见图5-43,在界面中选择L0尺寸的范围(20-45),也能进一步设置相邻尺寸的增量(5)。这样,在装配环境中使用这个iPart的时候,会单独列出可调尺寸供用户输入选择。参见图5-44。
     

  如果将数据列设置成这种结果,相关iPart的工厂将使用另一种规则:不创建iPart标准族工 厂,而是按照iPart数据表中“文件名称列”和“选项”中的定义,直接保存这些iPart的引用。
  在装配浏览器中,这类iPart与普通iPart的图标也不相同,参见图5-45,其中“销钉-8”是 可变尺寸的,而“Y20x100”则是普通的iPart。而这种可变参数的iPart的用后编辑,与普通的一样。
 

  ◆应用提示
  对于机械设计的尺寸序列,一般有三套机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及尺寸序列。在绝大多 数设计中不会使用等差数列。目前Inventor还不能支持在iPart中作等比数列和尺寸序列的控制。
  大多数机械设计的尺寸序列,按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处理,属于“枚举”类型数据,也就是各个 数据之间并不具有确定的函数运算规则。例如螺纹公称直径是:5、6、8、10、12、16、18、20… 这 种典型的机制需求,目前在iPart中也还是不能支持,为了表达上述尺寸序列,我们目前只好一个一个地列出数据,这样会大大增加数据输入的数量和数据出错的风险。

第  [1]  [2]  [3]  4  [5]  [6]  [7]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