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界面特性(1)
6.4.1 晶界偏析
在平衡条件下,溶质原子(离子)在晶界处浓度偏离平均浓度的现象称为晶界偏析。一般说来,晶界结构缺陷比晶内多,溶质原子(离子)处于晶内的能量比处在晶界的能量高,从而有自发地向晶界迁移的趋势,这种迁移会使系统能量降低。
设一个原子(离子)位于晶内和晶界的内能分别为El和Eg,则使该溶质向晶界偏析的驱动力为:
(6-57)
与此同时,偏析过程的阻力是溶质原子趋向于混乱分布的组态熵(结构熵)。设晶格内的位置数为N,晶界区的位置数为n,位于晶格内及晶界区的溶质个数分别为P及Q,则P个溶质原子占据N个位置和Q个溶质原子占据n个位置的组态熵为:,
(6-58)
根据斯特林公式lnx!≈xlnx-x,这种分布情况下的吉布斯自由能为:
(6-59)
平衡条件有 , ,于是得到平衡关系式:
(6-60)
或: (6-61)
如用C0和C分别表示晶格和晶界区的溶质浓度,则:
, (6-62)
令ΔE为1mol溶质位于晶内与晶界的内能差:
则: (6-63)
将以上两式代人式(6-61):
(6-64)
对稀固溶体,因C0 << l,上式可近似写成:
(6-65)
进一步再做近似为:
(6-66)
根据上式并考虑电子的影响,晶界偏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溶质浓度C0
由于晶界与晶内溶质是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上式可知,晶界偏析量随溶质的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加。
(2)温度
由于△E为正,故随温度升高C下降。这是因为温度越高,TS阻力项对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越大,从而使晶界偏析的趋势下降。但如果温度过低,虽然平衡时的C应该较高,但受扩散限制,仍达不到较高的平衡C值。
(3)内能△E和溶质的固溶度Cm
溶质在晶内和晶界的内能差△E越大,则溶质的偏析浓度C越高。内能差与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的差异直接相关,也与电子因素有关。固溶度Cm也反映原子尺寸因素和电子因素的关系,即Cm越小,溶质处于晶内越困难,内能差越大,导致C提高。
(4)溶质引起的界面能变化
吉布斯已指出,凡能降低界面能的元素,将倾向于富集在界面产生晶界偏析。根据热力学等温吸附方程:
(6-67)
式中: 即是偏析量,γ为比界面能,x为溶质在晶体中的平衡体积浓度,R为气体常数。当 时,即增加溶质浓度,可降低比界面能,则促进晶界偏析;当 时,即增加溶质浓度,会提高比界面能,导致溶质在晶界的浓度低于晶粒内的浓度。
(5)静电作用能和偶极子作用能
由于晶界存在空间电荷和晶界电势,使得溶质和晶界之间存在静电互作用。空间电荷主要是由于正、负离子空位或填隙的形成能不同以及非库仑(如弹性的)作用造成的荷电缺陷的再分布所产生,其结果是在晶内与晶界间出现静电势。这种静电势与带电溶质的相互作用,也构成了溶质在界面偏析的推动力。静电作用能Ue可表示为:
Ue = (6-68)
式中: 为电荷密度, 为静电势。
在离子键性为主的材料中,带电的溶质倾向于同相反电荷的缺陷缔合,形成溶质-空位缔合体(或空位-空位型),这种缺陷缔合使系统的自由能降低。简化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缔合体是电中性的,但它们仍具有偶极矩。晶界静电势与这些复合缺陷的偶极子间的静电互作用,也推动溶质在晶界的偏析。空间电荷区中的电场E和偶极矩为p的偶极子间的静电互作用能Ud为:
Ud = - 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