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工艺与材料>>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表面与界面

              6.3 界面结构(5)

    倾转界面也可用重位的概念去描述。一个倾转晶界可以通过一个晶体的两部分相对旋转53.1°,再把它们接合起来而形成,如图6-38所示。图中A部分的原子以小空心圆表示,B部分的原子以小实心圆表示,重合位以大空心圆表示。因为晶体B与晶体A只在界面区域相连,所以实际存在的重合位是界面上的大空心圆。由图可看到,晶界对于晶体A和B而言都是一系列的台阶,台阶之间的距离,即重合点间的距离p = ,这一距离叫做结构周期,结构周期p也等于重位点阵晶胞的一个边长。如前所述,一个具有相同 (如等于5)的重位点阵也可由绕[100]轴扭转36.9°而得到,这相当于x=3,y=1,其倾转晶界如图6-39所示。要注意到,此时结构周期p等于重位点阵晶胞的对角线长。与图6-38比较,得出36.9°和53.1°旋转产生的倾转晶界具有不同的结构周期。
                       
    要指出的是,如果晶界是由两晶粒间重位点阵(CSL)的密排或较密排面构成,则两晶粒在晶界处的原子会有较好的匹配,晶界能就较低,并且晶界长程应变场的作用范围和晶界结构周期相近。这样,晶界的弹性应变能将随Σ减小或随结构周期缩短而降低。一个具有相对低Σ的界面,往往具有低的界面能和高的迁移性。
还应指出,重位点阵模型只适用于相同点阵类型的两块晶体之间的界面,并且也只有当绕某轴转动某些特定的角度,才能出现重位点阵,这是其模型应用的限制。

     (2)O点阵模型
    任取两个点阵Ll和L2,互相贯穿形成复合贯穿点阵。在考察复合贯穿点阵每个阵点位置的周围环境时,发现有些阵点位置有规律且周期性地分布在整个贯穿点阵中,这些环境相同的等效点就称为O点。由这些O点组成的点阵,称为O点阵。实际上,O点阵概念是CSL概念的一般化推广。CSL着眼于复合贯穿后在哪些阵点上相重合,而O点阵则着眼于点阵上哪些位置有相同的原子配位环境。图6-40是两个简单立方点阵形成的O点阵,实线所连正方网格为O点阵。
    O点阵概念的优点是O点的集合是作连续的运动,而CSL则是突然地出现或消失,甚至当重位点阵不存在时,O点阵仍存在。O点阵应用的一个特点是,它适用于两个不完全一样的晶体界面。



(3)DSC点阵
    DSC(Displacement Shift Complete Lattice)点阵称为完整花样移动点阵。它是将2个贯穿点阵所有实际阵点连接起来的一种最大的公共点阵。 DSC点阵除了包括两点阵的实际阵点外,还包括不属于两个实际点阵的“虚点阵”的阵点。图6-41中(b)是在(a)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DSC点阵,它的基矢是图中表示的b1和b2。从图中看出,重位点阵是DSC点阵的超点阵。DSC模型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当两个实际晶体点阵相对平移任何1个DSC基矢时,界面上原子排列构形不改变,只是构形的原点移动了。另外,在立方系晶体点阵中,DSC点阵与CSL互为倒易,即界面上原子错配程度增大时,相应CSL尺寸增大,而DSC点阵尺寸减小。
       
    界面能是与界面阵点的几何构形有关。界面的几何构形往往倾向于形成具有低能量的排列形式,低能界面应该具有短的周期性,例如CSL(或O点阵)界面关于密排或较密排面的要求。如果偏离了这种低能排列形式,界面能就会提高。DSC点阵正是考虑在界面引进“次位错”以保持具有低能界面的几何构形,这些次位错的柏氏矢量就是DSC点阵矢量。例如立方点阵[001]向转动53.1°的对称重位倾转晶界(图6-42a),晶界结构是…222…,如果两晶粒取向差偏离3.1°,即取向差为50.0°时,为了使界面保持低能的构形,在界面上会引入次位错,这时晶界结构变为…22322…,其中两个次位错出现在长阶处,次位错的柏氏矢量是DSC点阵矢量(图6-42b)。由此看出,DSC点阵对讨论晶界台阶和晶界位错比较方便。
               

第 [1] [2] [3] [4]  5  [6]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