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 基本应用练习和讨论(5) |
4.曲面造型练习 本节中,企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分析,帮助读者确认Inventor目前的曲面能力和主要技巧。本节所列的模型,其实并不是设计建模中绝对必要的手段,而是为了使读者能完整、确实地掌握 Inventor的曲面功能。这一节的相关文件在“\练习-4”。 4.1.简单曲面 这是用一两个草图为基础创建的曲面,例如:拉伸、旋 转、扫掠… 参见图19-46,结果参见4-01.IPT。 (1)造型分析 这是拉伸曲面,一条15mm长的水平直线,一条4个控制点的样条;两者在公共端点处相切,样条线各控制点位置如 图;样条线左端结束点切线方向与直线成80°角… (2)建模过程 ◆做15mm长度直线草图; ◆做样条线,保证与直线有公共端点,保证有4个控制点; ◆约束与直线草图相切,添加驱动尺寸; ◆调出样条左端点的“控制柄”,添加切向角度和影响范围 驱动尺寸; ◆拉伸成曲面。 (3)点评 在Inventor中,构成曲面的草图,包括样条线,可以全参数驱动。在工程图中,要想投影曲面,需要像图19-47那样选 定曲面并设置成“包含”。 4.2.两界曲面 这是两条边组成的草图界线所构成的直素线曲面,用放样特 征完成。参见图19-48,结果参见4-02.IPT。 (1)造型分析 这是两条曲线边界组成的曲面,他们用“基线”关联,两条曲线所在面夹定角;线上各点参数 如图,基准点是在基线上。(2)建模过程 ◆做直线草图,充当基线并作出60度斜线; ◆做垂直于基线的工作面,在面上创建三个控制点的样条“界-1”,标好驱动尺寸; ◆过60度线做工作面,在这个面上作四个控制点的样条线“界-2”,标驱动尺寸; ◆用放样特征形成曲面。 (3)点评 注意: 型尺寸的错误。解决方案是回到原始草图,重新添加驱动尺寸。 4.3.四界曲面 这是四条边草图界线所构成的曲面,用放样特征完成。结果参见4-03.IPT。 这四条曲线的边相互具有公共端点,组成封闭空间线。 (2)建模过程 ◆做R30草图,用构造线来限制90°的结构; ◆做XY面平行工作面,距离60; ◆做R150的草图所在工作面,过构造线,垂直于工 作面; ◆做新草图,投影工作面和R30端点,做直线和圆弧,标好尺寸; ◆同样完成R80草图; ◆用放样特征形成曲面。 (3)点评 曲面的边界是按照草图,中间部分将会根据 Inventor的内部算法,完成光顺的面。 4.4.三界曲面 理论上,这是三条边草图界线所构成的曲面, 也能用放样特征完成,参见图19-50。 (1)造型分析 参见4-04a.IPT,这是一个挺典型的板壳结构, 实际上能做出钣厚为0.001mm的实体模型。但不是 用Inventor的抽壳方法。 (2)建模过程 实际上是能够有我们自己完成“抽壳”的。过程是: ◆整理设计参数表,添加钣厚参数B=0.001mm; ◆在R40的面上建草图,删除自动投影,投影直线棱边,创建于原来类似的草图,利用设计 变量和计算表达式控制驱动尺寸; ◆R80面上的草图就很简单了… ◆之后用放样-切削,完成本来准备用抽壳特征完成的结构。结果参见4-04a.IPT和4-04.IDW。 从上边的过程看,这种自己做的“抽壳”,似乎也不算麻烦,但这个结果严格地说可能不是精确的“等距面”的结果,但是却能够、足够精确地完成Inventor抽壳未完成的造型。 因为Inventor的抽壳不能成功,相关的方法(用等距面切割或者做曲面加厚)也同样不会成功。目前可能的结果参见4-04b.IPT,1mm架后,结果误差为0.05mm,参见图19-53。 显然这还不如在4-04a.IPT中我们自己做的“抽壳”。 4.5.三维轨道控制线 在现有的两段实体之间建立光顺过渡的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外观造型需求。这时,三维轨道 控制线就很重要了。参见图19-54,结果参见4-05.IPT。 这是个从椭圆过渡到圆的模型。 原始模型参见 4-05a.IPT。如果能直接做出实体模型,比做出曲面之后控制结果实体更好。这 是在任何CAD软件中完成这个设计表达都像做到的,但想做到不一定能做到。 在Inventor中能够完成,关键技术方法是三维空间曲线的创建、控制和使用。 线、它们的端点落在现有特征上、并与现有特征的表面构成素线相切。 (2)建模过程 ◆创建面切割特征,形成未来三维曲线的基础之一。打开4-05a.IPT可见,XZ面是两者中心 线所在的面,用这个面切割现有特征外表面,得出4条切割线。 ◆创建面切割特征,形成未来三维曲线的基础之二。YZ面是椭圆的过中心线的另一个面,用 这个面切割椭圆征外两段表面(被上次切割所分割),得出2条切割线。 ◆创建面切割特征,形成未来三维曲线的基础之三。设置圆柱特征的草图可见,做过中心线 并垂直于XZ面的工作面,用它切割圆柱的两段外表面,得出2条切割线; ◆分别做4条三维草图下的样条线,注意连接过程和设置相切关系的过程; ◆创建放样特征; ◆在两端各自做草图,拉伸-切割出内部的两端3mm直线部分结构; ◆按上述过程,做出内腔的方样结果。 结果参见4-05.IPT和4-05.IDW。 (3)点评 实体模型。InventorR8版本对与三维曲线的功能提升,是能够这样做的主要原因。 在的面,用这个面切割现有特征外表面,得出4条切割线; 制柄的长度(影响范围)和角度(切向)标注驱动尺寸。这是因为三维草图没有直接的、有意义的 尺寸驱动能力。 默认的三维样条上的控制柄,其影响范围是合适的,应当不必调整。 |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