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Inventor>>Inventor2008机械设计应用教程 | 基本应用练习和讨论(1) |
对于机械设计者来说,需要在使用Inventor 过程中掌握哪些个最基本的技术方法?在这一章里, 笔者列出了许多例子,并做出了必要的解说和评论。 可以说,对于Inventor模型构造这部分功能来说,能顺利完成本章的题目,是及格线。 1.制图书中的模型 在这一章里,笔者想从大家在校期间熟悉的机械制图教科书中的例子入手。 1.1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1,这是个在直径30的圆内的正七边形,其中一个顶点落在圆心竖直线上。这在规 尺做图中是挺麻烦的,而在Inventor中极为简单。 ◆投影原始坐标系的圆点,以此为圆心做构造线草图圆,做通过圆 心的竖直构造线; ◆启用正多边形功能,7个边,中心点落在圆心上,一个顶点落在直线与圆的交点上; ◆标注圆的直径30。 (3)点评 可见,在Inventor中完成这个图形,不仅仅是痛快、精确,而且可以简明地改变圆的尺寸,造 成正多边形的改变。参见001.IPT。 1.2 斜度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2,这里只有1:15斜度的处理需要一些技巧,其他的很简单。 ◆做完所有的线条,标注好驱动尺寸; ◆自5mm的上部端点向右做构造线,标注它的X方 向尺寸为15、Y方向尺寸为1; ◆约束斜面线与这根构造线“共线”。 (3)点评 直接使用斜度的几何概念,利用Inventor优秀的CAGD功能,能够顺利完成1:15斜度的精确定 义和控制。参见002.IPT的草图和002.IDW。 1.3 锥度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3,这里只有1:3锥度的处理有些技巧,其他的很简单。 ◆做完所有的线条,标注好驱动尺寸; ◆自插图指出的上部端点向右做构造线, 表示锥度的等腰三角形,标注它的X方向尺寸(三角形的高)为3、Y方向尺寸(三角形的底边)为1; ◆约束斜面线与这根构造线“共线”。 (3)点评 直接使用锥度的几何概念,利用Inventor优秀的CAGD功能,能够顺利完成1:3锥度的精确定义和控制,最后将要控制的草图线约束成与构造线 平行即可。参见003.IPT的草图和003.IDW。 1.4 圆弧连接 (1)结构分析 (2)传统方法的草图绘制过程 ◆绘制两个圆,标定位尺寸; ◆绘制弧,约束相切,标注半径; ◆绘制两条直线,约束相切,标好角度; ◆做R10的圆弧过渡。 (3)Inventor特有方法的草图绘制过程 ◆连续绘制轮廓,注意相切约束的自动添加; ◆补充最后片段的相切约束; ◆添加尺寸,结果参见004b.IPT。 (4)点评 可见,Inventor 特有的方法,会更为简洁。但传统的规尺做图的技巧,仍旧是完全可用的。 1.5 组合体-平面立体(1) (1)结构分析 参见图 19-5。在目前的阶段,还没 有充分的根据,从零件结构的用途上进 行几何构成的分析。在这种条件下,用 “制造过程”对零件结构进行分析,是合适的办法。 从制造的过程看,第一步是形成下面视图的结果,第二步是形成K向视图的结果。可见,这个模型应当是两个拉伸特征所构成。 ◆做图19-5下边视图的草图,注意添加相关图线之间的“等长”约束,以便确保燕尾槽的对 称性; ◆拉伸成25mm厚度。 (3)第二个特征创建过程 ◆创建顶面上的草图,绘制直线,确定尺寸30和角度35°; ◆过这条线,创建工作面; ◆在工作面上建新草图,完成K向视图的轮廓; ◆拉伸-切削-双向-贯通,完成模型。 (4)点评 结果参见005.IPT。机械零件中的“对称”结构,例如本题目中的燕尾槽,不应当用尺寸约束实 现,而应当用类似这个模型中的几何约束实现。这不光是简单与复杂的问题,而是“准确地表达了 设计意图”。 关于斜向的结构“先定向,后造型”是一般的过程。这很像实际制造中的动作:先将零件斜着 装夹,之后再切削掉这一块材料。而使用一根草图线完成这种“定向”,也是在几何设计中常用的措 施,这相当于确定“切削方向”;在此基础上的工作面,则是确定了“截面轮廓的基础位置”。 在截面轮廓的建立过程中,我们投影了最外侧的现有特征棱边,并将截面草图放到这个投影线 上,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未来改变基础特征的尺寸,这个“切削”也能够完整存在。 1.6 组合体-平面立体(2)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6。这个模型稍微复杂一些。在Inventor中,处理主体结构的合适方法是“放样”特 征,而处理三角形斜面的合适方法则是“切割”。 (2)主体结构创建过程 ◆在XY面绘制底面轮廓; ◆做XY面的平行工作面,间距55mm; ◆在新工作面上作草图,投影现有草图的直角顶点; ◆绘制顶面草图; ◆创建放样特征。 (3)三角面结构创建过程 ◆在图19-7的C面上做草图,在上部棱边上放置草图点,标注尺寸10; ◆在B面上做草图,在上部棱边上放置草图点,标注尺寸15; ◆做A面的平行工作面,距离25; ◆创建工作面与棱边D的交点成为工作点; ◆过两个草图点和这个工作点做工作面; ◆用这个工作面切割。 (4)点评 结果参见006.IPT。这种使用面切割,以及切割面定位的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而放样特征, 对于这种似乎不太好表达的模型,创建过程是十分简洁而明快的。 1.7 组合体-平面立体(3)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8,这是个“正五棱锥”。Inventor没有提供正棱锥模型的直接功能,但可以在正五 边形的基础上,利用放样到点,形成要求的结果。 (2)造型过程 ◆作基础草图,注意与原始坐标系的对应关系; ◆做出表达30 尺寸的草图点; ◆放样到点,完成模型。 (3)点评 结果参见007.IPT,这个模形的构建过程,可以认为是通用的“正n棱锥”实现方法。 1.8 规则曲面立体-圆柱和圆锥 无论怎样,用拉伸制造这种模型都是不合适的,除非只有一段圆柱的条件下。 (1)建模过程 (2)点评 结果参见008.IPT。在草图创建中,将下面的图线改成中心线线形,并不是必要的。如果不改, 在创建旋转特征的时候需要指点一下这根线,或许不太痛快… 1.9 规则曲面立体-斜圆锥 参见图19-10,这是轴线与底面不垂直的圆锥。 (1)建模过程 ◆作基础草图,投影原点,做直径40 的圆; ◆在XZ面上作草图,投影圆心,做些中心线; ◆投影X轴,标出角度和高度; ◆在中心线的端点上放一个草图点; ◆创建放样特征,到点。 (2)点评 结果参见009.IPT。结果符合“直素线”面的要求。 1.10 规则曲面立体-球 参见图19-11,Inventor 没有直接提供球特征,可 以用旋转特征简明地完成。 (1)建模过程 ◆作草图圆和直线,剪切得到半个轮廓; ◆回转成球体; ◆在另一个方向创建槽子草图,并与球关联; ◆拉伸-切割,完成槽子。 (2)点评 结果参见010.IPT。做出球是很简单的。请注意槽子的尺寸10的标注过程,要将槽子上部直线 约束为与球的投影相切,是为了在改变球的尺寸后,确保槽子的位置仍然是正确的。 1.11 规则曲面立体-回转体 参见图19-12的模型(冰猴)。从特征创建来看,并没有什么难度,只是草图绘制有些麻烦… (1)点评 结果参见011.IPT。在草图的创建过程中,熟练利用几何约束、修整等功能是必要的基本功。在 操作后期,笔者选定某草图点拖动图形,是为了验证是否存在欠约束的地方。如果这样的拖动,造 成了图样的变形,常常是欠约束的结果。 在二维草图面版上点击“自动标注尺寸”功能,可查找目前欠缺的约束。对于这个模型的草图, 会报告欠约束为1个,参见图19-13,因为草图在X方向上还可以整体位移。而实际上我们认为并 没有缺少什么必要的约束。 但是,如果报告的欠约束数量大于2,就需要注意了。 1.12 复杂组合体 (1)结构分析 参见图19-14,因为可以推测出装配的关系,就可能按照“用途”区别几何结构和对应的特征, 可分成6个结构。 (2)建模过程 ◆结构1是底座板,简单的拉伸特征,注意草图与原始坐标系的关系; ◆结构2是连接部,在结构1的基础上创建,并对称。直接借用原始坐标系的YZ面创建草图, 并双向拉伸,这就确保了对称; ◆结构3是一个圆柱,因为尺寸5的要求,应先创建距离为5的工作面,之后投影结构2的 边线,依此绘制草图圆; ◆结构4是在结构1的上的安装孔,按图做草图,直接利用投影结果完成孔特征; ◆结构5是“加强筋”特征,草图可以不到达结束点,但要有足够的约束; ◆结构6就是个孔… (3)点评 结果参见013.IPT。结构3和结构5,都是借助投影和几何约束确立草图。 这是三维建模中的重要方法,能造成模型结构的相互关联,能够在未来调整设计参数之后,顺利完成新结构的关联更新。 |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