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当前的位置:主页>>Solidworks>>SolidWorks2009基础教程 |
3.2.5 扫描 【扫描】是将一草图轮廓沿着一条路径移动来生成特征。扫描包括简单扫描和引导线扫描。简单扫描用来生成等截面的特征,仅由截面轮廓和路径来控制。下面以实例来说明简单扫描的操作步骤: (1)选择上视基准面为草图平面,绘制 “草图1”作为扫描轮廓。 (2)单击特征设计树上的前视基准面作为另一草图绘制平面,在弹出的关联菜单中单击【绘制草图】按钮 ,绘制 “草图2”作为扫描的路径。 (3)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扫描】按钮,系统弹出【扫描】属性管理器。在【轮廓】选项中选择“草图1”为轮廓,在【路径】选项中选择“草图2”为路径,绘图区中出现扫描预览。单击【确定】按钮 完成扫描操作。 由于【扫描】是SolidWorks中较难掌握的特征命令,下面就分别以“别针”和“弹簧”等零件模型为例,并结合3D草图的绘制,进一步说明【扫描】命令的操作方法。 例3-1 建立 “别针”模型 1. 建立基准面 (1)选择上视基准面,并单击【显示/隐藏】工具按钮 ,显示上视基准面。为增加基准面的立体感,可以设定基准面的颜色和透明度,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选项】/【文档属性】/【基准面显示】选项进行编辑即可。 (2)在上视基准面上,通过坐标原点绘制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名称为“草图1”。然后利用【参考几何体】中【基准面】按钮,建立一个通过该中心线并与上视面成15°角的基准面,系统弹出【基准面】属性管理器。 (3)在【基准面】属性管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基准面的建立。 2. 绘制上视基准面上的3D草图 (1)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中的【3D草图】按钮,或者选择菜单栏【插入】/【3D草图】命令,选择草图绘制中【直线】按钮。 (2)选择上视基准面,鼠标移至绘图区,指针变为“ ![]() ![]() (3)为使绘图直观,单击【正视于】按钮,开始绘制草图。 (4)按住Ctrl键,选中其中两直线的左端点,在【属性】/【添加几何关系】中单击按钮 ![]() (5)使用【切线弧】按钮绘制两条切线弧。 (6)标注尺寸后,单击【正视于】按钮。 3. 绘制基准面1上的3D草图 (1)选择基准面1,单击【正视于】按钮,在基准面1绘制两段直线及一条圆弧 (2)标注尺寸,并添加圆角R3。单击【重建模型】按钮,完成“别针”模型扫描路径草图绘制,其名称为“3D草图1”。 4. 绘制扫描轮廓 (1)选中草图中一条直线,单击【参考几何体】中【基准面】按钮,使用【等距距离】或【垂直于曲线】的方式,建立一个通过扫描路径起始点且垂直于扫描路径的基准面2。 (2)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基准面2的建立。 (3)选定基准面2,在该基准面上绘制一个圆,标注直径为1.2,名称为“草图2”。单击【重建模型】按钮,完成扫描轮廓的绘制。 5. 扫描 (1)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扫描】按钮,系统弹出【扫描】属性管理器。在【轮廓】选项中选择“草图2”作为扫描的轮廓,在【路径】选项中选择“3D草图1”作为扫描的路径,此时图形区出现扫描预览。 (2)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扫描。隐藏基准面、中心线、原点,生成的模型。为显示美观,可以对所生成的“别针”赋予材质,如普通碳钢。 至此,利用扫描特征生成的“别针”零件绘制完成。 注意:草图的绘制过程中只选择一次【3D草图】按钮,以后使用草图绘制命令时要先选择绘制草图基准面。 例3-2 建立“压簧”模型 “压簧”参数及要求:中径=8,簧径=0.8,圈数=10,两端磨平。 (1)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建立新文件。 (2)绘制“草图1”,用于生成螺旋线/涡状线。 选择设计树中的上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圆】按钮,绘制“草图1”,其圆心与原点重合,标注尺寸,完成草图绘制。 (3)绘制“螺旋线/涡状线1”,作为扫描路径。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中的【螺旋线/涡状线】按钮,选择草图1,系统弹出【螺旋线/涡状线1】属性管理器,在【定义方式】/【类型】选项框中选择【螺距和圈数】,点选【可变螺距】,设置其他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完成“螺旋线/涡状线1”的绘制。 (4)绘制“草图2”,作为扫描轮廓。选择设计树中的右视基准面作为基准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的【圆】按钮 绘制“草图2”,其圆心与螺旋线一端点重合,尺寸,单击图形右上角的图标 结束“草图2”的绘制。 (5)建立【扫描】特征。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扫描】按钮,系统弹出【扫描】属性管理器。选择“草图2”作为扫描的轮廓,选择“螺旋线/涡状线1”作为扫描的路径,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扫描。 (6)绘制“草图3”,作为【拉伸切除】的边界。选择特征设计树中的右视基准面作为基准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的【矩形】按钮,绘制出一个矩形,并使矩形的一对边分别经过弹簧两端投影圆的圆心,结束“草图3”的绘制 。 (7)使用【拉伸切除】命令,实现两端磨平。 选择特征设计树上的“草图3”,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拉伸切除】按钮,系统弹出【拉伸】属性管理器, 在【终止条件】选项框中选择【两侧对称】,设定深度为10,勾选【反侧切除】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拉伸切除特征绘制。最后隐藏与实体不相关的草图,建好的“压簧”模型。 例3-3 建立“拉簧”的模型 “拉簧”参数及要求:中径=12,簧径=1,圈数=14,两端做钩。 (1)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建立新文件。 (2)绘制“草图1”,用于生成螺旋线/涡状线。选择特征设计树中的前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绘制“草图1”,其圆心与原点重合。 单击【退出草图】按钮结束“草图1”的绘制 。 (3)绘制“螺旋线/涡状线1”。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螺旋线/涡状线】按钮,选择“草图1”,系统弹出【螺旋线/涡状线1】属性管理器,在【定义方式】/【类型】选项中选择【螺距和圈数】,点选【恒定螺距】,设置其他参数,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螺旋线/涡状线1”的绘制。 (4)绘制“草图2”。 选择特征设计树中的右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的【中心线】按钮 ,绘制一条中心线,中心线的一个端点与原点重合。用【圆】按钮绘制一个圆,其圆心与中心线另一端点重合。然后再绘制两条中心线并标尺寸。用【剪裁实体】按钮 修剪草图。单击【退出草图】按钮结束“草图2”的绘制。 (5)绘制3D草图。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的【3D草图】按钮,系统进入3D草图绘制界面。在绘图区选择螺旋线和圆弧,选择时按住Ctrl建,然后单击【转换实体引用】按钮,将螺旋线和圆弧转换成3D草图的图元。用【样条曲线】按钮绘 制一条连接螺旋线和圆弧的曲线,并用【添加几何关系】按钮分别添加它们的相切约束关系。最后再使用【转换实体引用】命令将螺旋线、圆弧和样条曲线转换成3D草图的图元。单击【退出草图】按钮结束3D草图的绘制。 以上3个步骤用于生成扫描路径。 (6)绘制“草图3”,作为扫描轮廓。选择特征设计树中的上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上的【圆】按钮,绘制“草图3”,其圆心与螺旋线一端点重合,单击图形右上角的图标 结束“草图3”的绘制。 (7)建立【扫描】特征。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 【扫描】按钮,系统弹出【扫描】属性管理器,选择“草图3”作为扫描轮廓,选择3D草图作为扫描路径,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扫描 。 (8)绘制“草图4”,作为阵列轴。选择特征设计树中的上视基准面作为草图绘制平面,单击常用草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绘制“草图4”,该中心线经过扫描实体端面中心点。单击【退出草图】按钮结束“草图4”的绘制 。 (9)建立【圆周阵列】,用于完成“拉簧”建模。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圆周阵列】按钮系统弹出【阵列(圆周)1】属性管理器。在【阵列轴】中选择“草图4”,【要阵列的特征】选择扫描特征,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圆周阵列。最后隐藏与实体不相关的草图,建好“拉簧”模型。 3.2.6 放样 【放样】是通过在两个或多个轮廓之间进行过渡生成的特征,可以是基体、凸台、切除或曲面。 【放样】和【扫描】是有区别的。【扫描】是使用单一的轮廓截面,生成的实体在每个位置上的截面都是相同或者是相似的。而【放样】所用的轮廓截面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形状.下面以“天方地圆” 模型为例来说明其操作步骤: (1)在上视基准面上绘制 “草图1”。 (2)生成一参考基准面,其与上视基准面平行,距离上视基准面为50。在此基准面上绘制 “草图2”。 (3)单击常用特征工具栏上的【放样凸台/基体】按钮,系统弹出【放样】属性管理器。在【轮廓】选项中依次选取空间绘制的“草图1”、“草图2”作为放样轮廓, ![]() ![]() 使用【放样凸台/基体】命令要注意的是: ●各草图平面可以不平行。 ●草图轮廓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也可以是开环的。 ●放样还可以由引导线来控制方向。 ●放样结果与各草图轮廓、线段选择的先后顺序有关系。 |
上一篇:3.2 基本特征(1) | 下一篇:3.3 辅助(附加)特征 | 返回:【目录】 |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