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主页>>攀枝花简介>>杂七杂八  
               25年(1978年---2002年)来中国流行全纪录    1983年:

1983年:

   1.中国特色的西服。没人再去照相馆租西服了。但当时的西服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还赫然一双布鞋。

   2.美女封面。鉴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3.精神污染。泰国《星暹日报》1983年11月29日报道,近年来大陆社会上出现的“精神污染”,有下列表现:电视、电影、戏剧追求“完全商品化”,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如很多城镇大量上演旧剧、旧曲、宣扬封建迷信。出版界胡乱编造之风盛行,有些人借写科幻小说之名,行宣传鬼魂、色情之实。“侦探”、“侠义”、“奇案”、“秘闻”之类低级趣味图书充斥,成为书店的热门货,文艺界受西方“现代派”思潮影响,创作无主题无意义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嗜好裸女相片、色情录像带和黄色读物。

   4.《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期。街上流行“纯子头”。

   5.锅盖头。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流行于年轻人中。

   6.第一个变性人。1月,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

   7.摩托车。最初引进的摩托车款是CJ70。1994年太子车成了时尚象征之一。

   8.沙发。普遍进入家庭,尤其是转角沙发。


本年焦点:春节联欢晚会风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小庆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连唱了“乡恋”等7首歌曲,而最煽情的场面是刘晓庆向父母拜年。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演播厅里,掌声、笑声、欢呼声、4部直拨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北京电信86局的线都烧热了,技术人员非常紧张,备用器材、消防器材都准备好了。虽然当时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春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页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