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攀枝花简介>>地方特色 |
民俗风情![]() 苴却砚 苴却石,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河谷左岸干坝子村大堡哨一带。附近啊腊么、团结水库也有类似岩石分布。苴却石经地矿部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鉴定为"绢云母、白云石、绿泥石板岩",其硬度、粒度适中,研磨性能好,并可阻止水分子渗透,制砚能哈气见水,存墨不涸不腐。石上分布金石眼、银石眼、墨玉石眼、红玉石眼,周边和中心常见彩环,栩栩如鸟兽烟珠。已见石眼最大直径为18厘米,中小型砚一方少则数眼,多则数十眼,尺余大砚有石眼逾百者,一砚400眼之珍品亦已面世。还有天然形成的绿标,晶莹如玉,或厚盈寸,或薄如纸,或如荷叶,或如茶盘,形态各异。宣统元年(1990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选苴却砚3方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被选为"文房佳品"。 宝玉石 攀枝花蕴藏着珍贵的白玉、青蛙玉、珊瑚玉、雪花玉、镶嵌碧玉、桃花玉、鸡肝玉、玛瑙、水晶及经过二亿五千年形成的珍贵的硅化木等十几种宝玉石资源。经开发加工,创作出既有传统文化之精华,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人物、花鸟、走兽、炉瓶、杂件等玉雕工艺品。 ![]() 鸡棕卷粉 鸡棕,是攀西地区山野鲜菌中最受青睐者。攀枝花也多产鸡棕菌。每年仲、孟之夏,本地区头几场雨一下来,山里的鸡棕便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市里的各个农贸市场上。鸡棕卷粉,以米卷粉为主料,鲜鸡棕菌及云腿辅之,配以姜、蒜、椒、盐等多种调味品。此食做工精细,味道鲜美,卷粉粑糯,汤汁香味可口,颇具攀西地方风味。 雅江鱼 每到秋末冬初,正是美餐江鱼的时候。雅江鱼为细鳞鱼,属鱼纲鲤形目鲤科裂腹亚科,本地常见的有齐口裂腹鱼等四种,又以细鳞裂腹鱼为最多,与名闻遐迩的雅安沙锅雅鱼同属一类而又微有差别。攀枝花地区的雅江鱼生活在江水中下层,以岩生藻类为食,性喜冷水,难于人工饲养。本地区江河纵横,岸陡壁峭,水流湍急,水温偏冷,又尤以雅砻江为甚,是此鱼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入冬,攀枝花境内雅砻江的江水逐渐清澈,藻类生长茂盛,故此时的江鱼最肥,每尾均在一公斤左右。雅江鱼头小身大,肉质细嫩,富含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 ![]() 彝族火把节 彝族的节日主要是火把节和彝族年,最为热闹的是农历6月24日盛大的火把节,人们往往要活动三天,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杆杆酒",赛马,荡秋千,跳锅庄舞,天黑后在田野里点燃火把飞奔,民间娱乐荟萃,极富民族特色,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 苗族绷鼓节 苗族人能歌善舞,常吹奏葫芦笙庆贺喜事。苗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绷鼓节",是纪念祖宗、驱邪祈福的隆重活动 傣族泼水节 傣族人喜好山歌,节日有春节、端午和农历三月的泼水节。泼水节上,人们相互泼水嬉戏,预祝好运气来临。 龙舟赛 自1997年以来,每年端午节前后,攀枝花市都要在白娜姑民族风情度假村举行龙舟赛。龙舟赛上,各支队伍奋力向前,激烈角逐,水库两岸观众人声鼎沸,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传统的女子舞龙、上刀山下油锅表演、对歌、树叶吹奏、水上抢鸭子、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民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游人或积极观战,或亲自参与,现场始终一片欢腾。 ![]() 住房多为"夯土墙"和"立花墙",一列三间,正中一间设一火塘,作为全家聚汇、食宿、待客之所。主要从事农业, 以洋芋、玉米、荞麦为主食,肉食以猪、牛、羊为主。喜饮酒,吃坨坨肉,并以酒、坨坨肉招待客人。服饰着青色开襟、偏襟、对襟上衣。裤腰宽大,有大裤脚(1尺5至2尺)、中裤脚(8寸至1尺)、小裤脚(8寸)之分。女装特别是嫁装,在衣领、襟边、袖边、背袋、鞋面、头巾、荷包等处,用工艺手法加花边和绣花,图案色彩艳丽。婚姻实行"姑舅表优先婚","姨表禁婚",直系亲属不婚配。婚嫁有"背新娘"习俗。节庆有过大年(火把节)和过小年(每年10月底或冬月初)。无论过大年或过小年,都要举行赛马、斗牛、斗羊、射箭、打靶、摔跤、扭扁担、扳手劲、打磨磨秋、对歌、跳锅庄舞等活动。 ![]() |
We always have time enough , if we will but use it aright.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诗人--歌德) |
版权所有 民众工作室.制作 |